从断路器的断开时间开始起到燃弧时间结束止的时间间隔。
在规定的条件下,要求断路器接通,承载其断开时间和分断的预期电流的交流分量(用有效值表示)。
按特定的试验顺序所规定的条件,不包括断路器在约定的时间内承受其 0.85 倍不脱扣电流能力的分断能力。
按特定的试验顺序所规定的条件,包括断路器在约定的时间内承受其 0.85 倍不脱扣电流能力的断能力。
分断操作时,在电弧产生的瞬间断路器一极中的电流。
断路器处在闭合位置时,从主电路电流达到过电流脱扣器动作值起至各极弧触头均分离的瞬间止所测得的时间。
负载端的保护电器最大分断时间 - 电流特性和另一保护电器的弧前(指熔断器)或脱扣(指断路器)时间 - 电流特性相交的电流坐标。
断路器在规定的时间内(约定时间)能承载规定的电流值而不动作。
在规定的时间(约定时间)内引起断路器动作的规定的电流。
使断路器自动动作而无故意延时的最小电流值。
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 ( 以下简称额定电压 ) 是制造厂规定的电压值 , 此值与断路器的性能(尤其是短路性能)有关。
断路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制造厂规定的电压值,此值与介电试验电压以及爬电距离有关。除非另有规定,额定绝缘电压是断路器的最大额定电压值,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额定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
制造厂规定的断路器在规定的基准环境空气温度下能够在长期工作制下承载的电流。 标准的基准温度是 30 ℃ 。如果断路器在其他的基准环境空气温度下使用时,则必须考虑对电缆过载保护的影响,因为按照安装规程,电缆也是以 30 ℃ 为基准环境空气温度。
断路器的额定频率是对断路器规定的以及与其他特性相对应的工频频率。同一台断路器可被规定若干额定频率。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能力是制造厂对断路器规定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值。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接通能力是在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工作电压、额定频率以及一定的功率因数(对于交流)或时间常数(对于直流)下断路器的短路接通能力值,用最大预期峰值电流表示。额定短路接通能力表示断路器在对应于额定工作电压的适当外施电压下能够接通电流的额定能力。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是在制造厂规定的条件下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值。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要求断路器在对应于规定的试验电压的工频恢复电压下应能分断小于和等于相当于额定能力的任何电流值。对于交流,假定交流分量为常数,与固有的直流分量值无关,断路器应能分断相应于其额定短路分断能力及表 11 规定的功率因数的预期电流。
断路器的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是制造厂按相应的额定工作电压规定断路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分断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值。
断路器的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是制造厂按相应的额定工作电压规定断路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分断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值。
分断时间=燃弧时间+断开时间。
从断开操作开始瞬间到所有极的弧触头都分开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隔。
从第一个电弧产生的瞬间起到所有极电弧最终熄灭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
从机械开关电器的断开瞬间开始时起,到燃弧时间结束瞬间止的时间间隔
具有三段保护的框架断路器偏重于它的运行短路电流分断能力值,而大量使用在分支回路的塑壳断路器要确保其具有足够大的极限短路电流分断能力值。 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 主干线切除故障电流后,主干线的停电会影响一大片用户 , 所以发生短路故障时要求其能够承受至少连续两次分、合闸 , 而且要求主干线的断路器能够承载一段时间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这样的要求是为了确保大范围停电的局面所产生的后果能够被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而在支路上,分断短路电流后,即使停电,其影响也不大,不一定要求其连续分、合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 Ics 并不一定是衡量其保护能力的标准。所以两种位置的断路器对 Ics 占 Icu 的百分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 , 框架式断路器最小允许 Ics=50% Icu, 而塑壳式断路器最小允许 Ics=25% Icu. 综上所述 , 断路器应用的设计人员选择断路器时以断路器的运行短路分断能力作为判断某种断路器是否合格的认识是一种误解。
测量值的误差百分比称为测量的准确等级;如 1 级表,指测量的误差范围是+ 1 %。 电流互感器: 0.2 级用于实验室精密测量; 0.5 级通常用于计量; 1 级通常用于保护。
所谓限流断路器,是指其分断时间短到足以使电流尚未达到预期峰值前即被分断的断路器。这种断路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由限流熔断器和通用型断路器组合而成的限流断路器; (2)由自复式熔断器和通用型断路器组合而成的限流断路器; (3)由金属限流线(一种电阻温度系数值很大的铁基合金线)和通用型断路器组合而成的限流断路器; (4)电动斥力式限流断路器,这种断路器利用短路电流通过触头回路时所产生的巨大电动斥力,在预期短路电流达到峰值前就断开电路。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斥力式限流断路器。
飞弧距离是分断试验时检测的指标,影响断路器安装最小安全距离(断路器功率损耗和使用环境温度等也是影响因素)。在安装使用时,一般要加装隔弧板或隔弧罩,使电弧在隔弧板或隔弧罩内熄灭;为进一步提高安装使用的可靠性,样本或说明书中对断路器的最小安全距离进行严格规定。最小安全距离越小,越节约配电柜体空间。
(1)由于漏电动作电流选用太小引起误动作。在选用漏电动作电流时,应大于线路中正常泄漏电流的 2-4 倍。电子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较大,每个回路所带设备台数不能过多,其总泄漏电流应小于漏电断路器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例如台式电脑的泄漏电流为 3-4 毫安,则 30 毫安的漏电断路器回路所接电脑台数不宜超过 5 台。 (2)在三相线路中,在三极漏电模块后面的电路中联接有单相负荷必定引起误动作,此时应选用 4P 漏电模块。剩余电流断路器后面的 N 线不能重复接地,否则由于 N 线的工作电流经过接地分流而引起剩余电流断路器误动作。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配电线路改造安装剩余电流断路器的场合,因为旧配电线路大多采用 N 线重复接地的方法来进行电击保护,安装剩余电流断路器后如果不把 N 线的重复接地拆除,则剩余电流断路器就不能正常合闸。 (3)安装剩余电流断路器的电路中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 PE 线不能通过剩余电流断路器的互感器,否则当用电设备外壳发生故障漏电时,漏电电流也通过电流互感器,因而互感器就检测不到剩余电流,剩余电流断路器将拒动。这种情况下应把保护地线接到剩余电流断路器的电源侧。 (4)电路中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频率很高,线路对地容抗很小,瞬时对地泄漏电流很大,往往造成剩余电流断路器误动作。为防止过电压的影响,应选用延时型(即 S 型)剩余电流断路器,或在电路中接入过电压吸收装置等,如电涌限制器。
产生原因:(1)负载端存在漏电。 (2)负载启动电流大 。 处理办法:(1)检查负载端电压。 (2)减少负载。
产生原因: (1)电源未供电。 (2)按钮下面的弹簧片距离太大。 (3)试验回路断线。 处理办法: (1)通电。 (2)调整好弹片距离保证按下按钮时能接触 。 (3)检查线路。
产生原因:(1)选型不当。(2)接线端部分松动。 处理办法:(1)更换规格。(2)紧固接线端子。
产生原因: (1)配线长 , 对地静电容量大 , 有漏电电流流过。 (2)漏电断路器并联使用 , 或没有接入零线。 (3)试验按钮下面的弹簧片搭接 4. 选型不当。 处理办法: (1)变更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将漏电开关安装在负载附近。 (2)检查线路并正确接线。 (3)调整好弹片距离避免搭接。 (4)更换规格。
产生原因:(1)选型不当。(2)电路板虚焊。 处理办法:(1)更换规格。(2)更换产品。
产生原因: (1)雷电感应或过强的脉冲过电压、过电流窜入。 (2)附近有大电流母线。 处理办法: (1)在漏电断路器中安装防冲击波装置。 (2)远离电流源。
产生原因: (1)选型不当。 (2)后备保护断路器分闸时间短。 处理办法: (1)正确选型。 (2)降低电流整定值 , 变更后备保护开关。
产生原因: (1)选型不当。 (2)过电流脱扣器瞬动整定值太小。 处理办法: (1)选用电动机保护型。 (2)应按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选用满足要求的产品。
产生原因: (1)欠压脱扣器线圈没得电。(2)断路器手柄没有在再扣位置。 处理办法: (1)检查线路,正确接线,并施加额定电压。(2)将断路器受柄先在扣。
产生原因: (1)电源电压与电动操作电压不符。(2)电源容量不够。 (3)电动操作机构损坏。 处理办法: (1)调换电源。 (2)增大操作电源容量。(3)由公司处理。
产生原因: (1)接线错误。(2)电源电压与线圈电压不符。(3)分励脱扣器安装松动。(4)机构卡死 。 处理办法: (1)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说明接线。(2)调整电源电压。(3)将分励脱扣器安装紧。(4)消除卡死原因(如生锈,有异物掉进等)。
产生原因: (1)接线错误。 (2)机构卡死。 处理办法: (1)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说明接线。 (2)消除卡死原因(如生锈,有异物掉进等)。
产生原因:选用不当,过电流脱扣器过载保护整定值太小。 处理办法:应按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选用满足要求的产品。
产生原因: (1)导线选用截面太小。(2)两个导电零件之间连接螺丝松动。 处理办法: (1)根据额定电流,按使用说明书中推荐的截面选用导线。(2)拧紧各连接螺丝
产生原因:(1)电源电压不稳定。(2)铁心工作面油污。 处理办法:(1)检查电源。 (2)清理油污。
产生原因:(1)线路不通。(2)辅助开关损坏。 处理办法:(1)检查线路是否接好。(2)由公司处理。
产生原因: (1)产品选用不当。(2)断路器导电组件接触不可靠或使用时间长绝缘件老化。 处理办法: (1)按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选用满足要求的产品。(2)对断路器进行维护或购买新的产品。
产生原因:产品选用不当,短路电流未达到断路器瞬动整定值。 处理办法:按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选用满足要求的产品。
产生原因:产品选用不当,超载电流未达到断路器延时整定值。 处理办法:按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选用满足要求的产品。
产生原因:配电网络不适合 , 电压超出规定。 处理办法:万用表测量电网正常电压应小于 AC 400V。
产生原因: (1)剩余电流与动作时间设定不适当。 (2)接线错误。 (3)断路器因超载脱扣,双金属片未冷却。 (4)大型设备起动。 (5)附加磁场过大。 处理办法: (1)作为总开关时,剩余电流整定值一般设在 300mA 以上,作为支路时一般设在 300mA 或 100mA。 (2)检查配电电路接线是否有缺相情况。 (3)排除线路超载故障,冷却后再合闸。 (4)再试一次。 (5)检查附近是否有强磁场出现。
产生原因:(1)线路是否通电。(2)接线是否正确。 处理办法:(1)试线路通电。 (2)按正确接线方法检查线路。